ERP登录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形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2 16:01:07  浏览次数:

图书信息

书名: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形成
著者:王达敏 胡焕龙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书号:978-7-5336-7859-3
印张:32.5
开本:16
页数:520
出版时间:2016.11
定价:68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成果。本书主要研究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形成的路径及其构建的理论体系。中国文学现代传统从发生到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文化的“交汇时代”、世纪之交的新旧“过渡时代”、“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成长的“轴心时代”。第一阶段,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语体形式等方面发生变革,使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成长的文化土壤与精神资源。第二阶段,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发动“三界革命”,高扬思想启蒙和人的自觉的时代主题,使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政治教化与个性解放两大核心传统的精神源头。第三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新文学运动所倡导的崭新的文化思想和文学观念标志着中国文学传统由“古代”向“现代”转换,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终于形成体系。其演进之结果,是构建了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的“结构图”,其主轴/主脉由“思想—文化传统”和“艺术—美学传统”两大系统构成。           
 
 
作者简介
 
王达敏,本名王大明,一九五三年生于安徽枞阳。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第三价值》、《稳态学》、《新时期小说论》、《理论与批评一体化》、《余华论》、《论文学是文学》、《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论》、《批评的窄门》等。
胡焕龙,一九六○年生于安徽凤台。淮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研究,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文化淮南》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一参与者与主要撰写者,安徽省级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主持省级教科研项目多项,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目录
 
导论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形成的路径和结构
第一节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形成的“路线图”
第二节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结构图”
第一章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从希尔斯的传统观看中国文学的现代传统
第二节  中国文学现代传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启蒙—政治化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礼乐文明精神与古代中国文学的政治化传统
第二节  现代中国文学政治化传统的萌芽
第三节  现代中国文学政治化传统的形成
第四节  20世纪中国文学政治化传统的发展演变
第三章  个性解放与反叛传统
第一节 古代中国文学中的个性精神
第二节 近代中国文学的人文思潮
第三节  反叛与张扬:“五四”新文学个性解放传统的开创
第四章  白话文运动与大众化文学传统
第一节  近代中国民族语文的变革
第二节  “五四”白话文运动与大众化文学传统
第三节  “平民意识”与“文学大众化”的深入
第四节  新文学创作与大众化文学传统的流变
第五章  继承与借鉴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封闭自足中一脉相承的古代文学
第二节  历史巨变中“继承与借鉴”文学传统的滥觞
第三节  清末与“五四”时期继承与借鉴传统的形成
第四节  继承与借鉴传统的现代发展
第六章  艺术—美学传统之一:现实主义传统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界定及其文学史意义
第二节  现代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美学精神的滥觞
第三节  “五四”为人生文学思潮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酝酿
第四节 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发展与变迁
第七章  艺术—美学传统之二:浪漫主义传统
第一节  近代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第二节  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中外文化背景
第三节 “五四”个性解放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形成
第四节  浪漫主义传统的延传与变异
第八章  艺术—美学传统之三:现代主义传统
第一节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第二节  引进与尝试(1915—1924年)
第三节  凝结与成熟(1924—1948年)
第四节  衰落与边缘化(1949—1976年)
第五节  重兴与深化(1976—2000年)
参考文献